2021-12-24 19:24:59 0赞 访问量:4605
1980年1月刊,《青春》发布“青春奖征文”启事,拉开了青春文学奖的序幕。1983年4月刊发布第四届启事时,正式称为“青春文学奖”。
评选了五届,采取刊评模式,每年一评。第一届“青春奖”共评选出15篇获奖作品,主要获奖者有王安忆、徐乃建、董会平、贾庆军、梁左等。后续几届获奖者的名字,多位为读者熟知,简嘉、肖复兴、韩东、梁晴、陈所巨、李小雨、梁晓声、苏童、张平、王心丽……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时隔35年,第六届“青春文学奖”于2019年10月华丽回归。
重启的“青春文学奖”进行了大胆创新,体现出三大亮点。一是改刊评模式为社评模式,即向全社会进行原创征稿,并将征稿对象锁定为全球大学生华语写作者。
第二大亮点,是新一届文学奖的目标,旨在“发掘写作天才,培养文坛巨匠”,在为汉语写作注入新鲜力量的同时,使奖项成为经典文学的策源地,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青春文学的编年史,通过文学赋能城市,使其成为南京这座“文学之都”原创精品和内容建设的一面旗帜。
第三大亮点,是文学奖的重启也得到了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16所全国重点院校的文学院、系、研究所和江苏省作协作的大力支持,他们成为“青春文学奖”专业指导单位,为奖项的品质和作品质量保驾护航。同时,组委会还面向全国高校公开征集遴选了100位大学生大众评审,让同龄人自己评选自己喜爱的作品。
第六届“青春文学奖”经过半年征稿,共收到1200篇长篇、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近600人次共3000多首诗歌投稿。除中国外,还收到来自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22所高校23位大学生的投稿。经过16位专业导师和100位来自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大众评审的全程匿名评选,最终决出25位新人作品,包括五项专业奖项。
《青春》一直关注大学生的文学成长,不遗余力地推出优秀大学生作品。
第六届“青春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也已集结出版,新一届青柠檬丛书也会陆续出版!
在新一届得主揭晓之前,让我们一起来一波回忆杀吧!
作品简介:
周暌和同学们一起过着普通平淡的大学生活。在她确信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都处于平稳向前的状态的时候,一个叫时樱的女生突然出现在她的生活里。看似成熟稳重,却偶有奇怪的言行举止的时樱,像漩涡一样使周暌的生活也逐渐产生了变形、扭曲。周暌也渐渐意识到,她表面平静的人生下面,其实也暗流涌动,被自己有意无意地隐藏了许多事物。时樱,以及时樱一个神秘的伙伴,他们似乎给了周暌一个契机,让她撕开了自己给生活盖上的遮羞布。那些被隐藏个人的历史,虽然会被沉默遮掩,但无一不反复地投射到现在,未来。
作品简介:
白云驿,一个圣洁而无法解释的秘境,让人相信这里不该不属于人间。作为人类的张二更却误打误撞进入这里。小说从张二更从幼年记事讲起,一直到高中时代的家庭、学校和青春期萌动的生活为线索。难以破镜重圆的亲子关系,被同学不公平对待,爱情的萌发和失意等等,让张二更无法感受生活的快乐。
小说以第一人称记述,并跳出主人公思维局限,以局外人和全知视角来看待个人生活。与悲伤的现实童年生活相对,亦真亦幻的白云驿,原本是他逃离现实圣地,却最终成为现实生活的苦海。现实生活的遭遇,在白云驿都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导致他在这里自我放逐。人生的徒劳让他可以吞咽一切痛苦,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体验而不去实践。
作品简介:
平江路上人们的生活突然被一起孩童的纠纷串联在一起,王离儿子王小桃因偷车被抓,他弟弟也因此遭到同学——肖丽丽的儿子陈星的欺负,而蒋秋英女儿出手相助却使事情越发复杂,最后肖丽丽一家与房东勾结,把本就孤立无助的王离一家赶走。小说融合了多种实验性手法,语言风格举重若轻。将“我”——一个孩童的视角和更宏大的第三者视角结合,把十几个互相平行独立的章节编织起来,纵横交错,谱写了平江路上人们生活的平凡、艰辛和不为人知的、顽强而卑微的欲望,也揭露了人们的联系与隔阂。作者也希望用这篇小说来唤起成年人的责任感——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不是亲手用扭曲的价值观引领下一代走入越发偏离理想的深渊。
作品简介:
小说描写了一位立志成为真正作家的作家和一位处于退休真空状态的中医医生在各自追寻的理想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与美好,通过作家“我”与医生“你”交叉视角对改革潮流里现代社会中因角色错位、情欲错位、理想错位而导致的一系列感染性病由进行了冷峻性思考,尤其是寓言式的多层级隐喻和对话式的情节走向,折射出现代社会中的物质与精神、存在与虚无、医身与医心、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科技与人性的不同维度,剖析了人性与角色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特质。
作品简介:
一起意外死亡事件,引发出一场跨国奇遇,由此介入这个故事的刘局、李sir、小胡、阿彻、米雪、小麦、宋之等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我们”整整一代人。一代人的感情风雨,一代人的感情挣扎,一代人的感情涅槃,也是通过一件单独事件,展现出这代年轻人阳光下和阴影中的群像。
这是一代人的感情蜕变史。小说书写了一代人在情感和欲望中的焦虑和困顿,整部作品呈现出某种后现代式的想象,作者以这种书写表达对世俗的对抗。
这是一部深入当代青年人感情腹地的感悟之书,作者用典雅、大气的文字,为不同年龄和阶层的读者架起了认识这一代青年人的桥梁,是当代90后作家对自身精准的表达,向时代致敬。
作品简介:
不同视角的叙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名为“家庭”的苦难,揭露出普通日常对人的消磨。这种消磨如同血液里的栓块,日积月累。读者也会被作者老练的文笔带入到这样的生活中,体会到“梗阻”的窒息感。
作品简介:
在写实的坐标与想象的界限之间,在寓言与历史之间建立了自己写作的缝隙,打开了小镇的历史和人性空间,以顺畅的语言完成了小说预定的目标,也完成了叙述的逻辑自洽。
作品简介:
小说叙述的是勃然而起的感情,这种感情混沌而来路不明,去向不明,然而强劲如飓风。作品激情澎湃,意象纷呈,而近于独白的风格则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一种真实性,营造出一种感染力,畅快地展示出一种才气。小说言疾语迅,正是特定内容所需要的,更是小说本身的孕育。
作品简介:
这是一则守卫与责任的故事,也是一则成长与遗憾的故事。经验如何凝练成诗,年轻写作者以情感铺就、推动叙事,那些幽闭的心事、感发的瞬间,将缉毒故事改写成一曲青春成长的抒情诗。
作品简介:
深得边地浪漫主义书写脉络之情致,作者不单是在讲述一个异乡异人的边地故事,而是为过于成熟的当代城市文明寻找对照物。一种反线性进步时间观、人事不刻意的蕴藉风流,一种从容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文明气度。
“青春文学奖”以扶持年轻人、鼓励大学生创作为己任。就拿1981年第二届“青春文学奖”来说,27位获奖者全部为35岁以下年轻人,其中30岁以下10人,在校大学生也有10人。
第六届“青春文学奖”全部为在校大学生,那么,你会是第七届“青春文学奖”海报上的主角吗?
最终获奖名单及头奖,敬请期待10月31日!
编辑:陆萱
南京《青春》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苏ICP备2022003166号 地址:南京市太平门街 53 号 联系电话:总编办 025-83354786 编辑部 025-83699429 微信公众号:youthpub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 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